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2:城厢观察 教育
~~~——城厢区绘就“清风润莆田、和善满城厢”美好民生画卷
~~~我市以特色学校建设引领区域教育新跨越
~~~秀屿区探索思政一体化赋能课堂教学
~~~
~~~
~~~
~~~
点亮首善之光
——城厢区绘就“清风润莆田、和善满城厢”美好民生画卷
  中建五局志愿者精心准备爱心物资,有序发放给太平社区环卫工人。

  义诊队伍为太平社区居民提供量血压等服务,用心守护居民健康。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邹琳琳 文/图

  街巷志愿红、邻里多和谐、困难有兜底,城厢区以“清风润莆田、和善满城厢”为载体,绘出一幅“人与人亲、家与家和、城与城美”的生动图景。

  满城文明景,绽开幸福花。城厢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主题,以“清风润莆田、和善满城厢”为载体,开展志愿服务、夯实基层基础、兜底困难群体。

  新风正气吹遍城厢。区委书记郑松青带头践行“每月一善”活动倡议,鼓励干部每月做一件好事,聚向善之力,传向善之美,以实际行动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

  救助更精准 兜底有温情

  在城厢区东海镇蔡亭村,50岁的李大姐握住前来送帮扶资金和生活物资的包村干部陈扬的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李大姐是多重一级残疾人,其配偶抛弃家庭后失联。这些年来,她与饱受精神分裂症折磨的老母亲以及因孤独症丧失劳动能力的儿子相依为命。

  按照低保政策,李大姐一家每月可领低保金1720元、残疾人补助276元,但既要维持生计,又要支出医疗费用,依旧入不敷出。

  低保金是困难群众的“活命钱”,却因重病、重残等特殊原因出现“兜底仍有缺口”的痛点。

  一个都不能少!区委书记郑松青作出批示,让困难群众有了保障。

  今年,城厢区启动专项摸排行动,通过大数据比对与逐户走访,在全区范围内精准锁定27户在享受低保政策后仍陷入困境的家庭。针对这些特殊家庭,推出“月行一善”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发动全区干部主动“认亲结对”,自掏腰包为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搭建起“一对一”常态化帮扶桥梁。

  以“基础保障+精准帮扶+协同共治”为核心,构建立体化民生保障体系。城厢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区严格落实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同步建立“24小时响应”的临时救助机制,精准识别遭遇突发变故家庭,及时落实临时救助政策。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城乡低保114人、特困供养23人,实施临时救助68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近190万元。

  “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心仪的工作,不仅解决了家里经济的问题,也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找到了人生价值。”今年毕业于莆田理工学校的小郑是常太镇常太社区人,她的父亲肢体二级残疾,因脑梗需长期照料,祖父年事已高无劳动能力,一家3口靠低保补助金生活。在城厢区民政局的牵线搭桥下,小郑如今在中电科创城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上班,从事自己喜欢的美工工作。

  困难家庭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城厢区摸排出27名困难家庭应届高考生信息,量身定制专项补助方案,助力他们顺利开启学业新程。同时,系统梳理今年57名困难家庭毕业生的专业、就业意向等信息,落实就业补贴政策,打通困难毕业生就业“快车道”。

  救助兜底,众人拾柴火焰高。城厢区还打造“救助+”服务,创新构建“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化救助体系,通过多部门联动机制凝聚帮扶合力。区民政局联合住建、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教育等部门组建专业化帮扶团队,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精准对接困难家庭个性化需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今年,区民政局通过全面摸排确定19户亟须救助的家庭,由区慈善总会向每户发放3000元救助金,针对其中7户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的家庭,再给予额外救助支持。

  以绣花功夫编织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的民生兜底网络。在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滴灌”基础上,城厢区各部门从“被动受理”向“主动保障”转变,在点滴善举中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兜底保障工作向精细化、常态化、社会化纵深发展,让“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治理有温度 邻里更和谐

  近日,北磨街一居民反映,在缴纳了天然气立户费后,工程队进场施工遭遇邻居阻挠,无法正常施工,供气迟迟未能实现。获悉诉求后,龙桥街道立即邀请城管执法局和天然气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整合辖区派出所、社区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成功做通邻居思想工作、解开症结。

  邻里纠纷无小事,处理稍微不慎,就会激化甚至扩大。4月底,位于华亭镇综治中心的“华亭人 一家人”茶话室揭牌运行,100余平方米的空间设置“好人好豹”调解室、“厝边居”调解室、会商室,通过“以茶融情,以理调衡”的理念,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

  “将感情融进茶里,把问题摆在桌上,事情说清楚,道理讲明白,问题也就化解了。”华亭镇党委书记许志勇说,茶话室运行以来,已成功调处10多件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积案。

  每一个细微的诉求都被认真对待。聚焦新时代调解工作新需求,城厢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入民间调解机构,挂牌成立“阿豹”民间义务调解室,累计开展纠纷调解36场,调解成功率超过90%。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今年以来,城厢区持续开展“邻里关系和谐”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宣传“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理念,优化为民服务,拉近居民距离,推动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共建共享美好幸福家园。

  以“我们的节日”为纽带,将浓浓的节日氛围与邻里间的关爱紧密相连。南门社区首届文明奖评选,表彰身边好人;霞山村“村BA”篮球赛,以球会友凝聚人心;渡里村百家宴,村民共享美食、畅叙乡情……

  深耕睦邻文化,友爱在城厢生根。

  跃动“志愿红” 吹开“文明花”

  夏日里,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三楼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一场以关爱老年群体健康为核心的公益活动温馨开启,来自筱塘社区的60余名老年人欢聚一堂,学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日常预防要点及科学管理方法。

  志愿服务是温暖人心的“软实力”。在城厢区,“和善”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可感、可触的生活方式。

  “七一”来临前,城厢区龙桥街道太平社区携手莆田市残疾人联合会、中建五局木兰溪文献北项目部,启动“莆善情·月行一善”公益服务活动。老党员们摆起“板凳课堂”,用质朴话语讲述党的奋斗故事;身怀技艺的残障人士为大家补鞋、修伞,一针一线串联着居民情感;中医推拿区内,专业医师以精湛手法舒缓着大家的筋骨;理发师们细心为老人们修剪发型,清爽的面容映衬着幸福笑容。活动还通过公益捐款推出“暖心一碗面”服务,以烟火温情传递关怀。

  6月底,灵川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灵川幸福养护院,开展“善行敬老 健康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送去健康关怀与温暖;初夏时节,雅颂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身古风摄影工坊,为辖区女性居民免费拍摄古装照片,通过镜头定格传统文化之美;炎热夏天里,城厢区搭建户外劳动者驿站,成为工人们的“清凉港湾”;7月3日,城厢区司法局在灵川镇何寨社区,开展“‘法’护成长 安全一夏”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7月8日,霞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义诊……点滴善意,汇聚成海,颗颗爱心,聚沙成塔,善意在人与人之间流淌,在城厢土地上生根发芽。

  民之所望,即为施政所向。城厢区秉承坚定的信念,用温暖的行动,让“清风润莆田、和善满城厢”成为最美风景线,民生幸福画卷正精彩绘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看点
   第B1版:产经
   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第B3版:天平 晚晴
   第B4版:卫生
点亮首善之光
聚焦特色培育 赋能优质均衡发展
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挖掘身边榜样 弘扬师德风尚
趣味“数学嘉年华”
图片新闻
宣讲木兰溪治理理念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城厢观察 教育B2点亮首善之光 2025-07-16 2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