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珠
校园六月,有两种花必然隆重登场,一是凤凰花,二是向日葵。
凤凰花树,站立教学楼旁,一站多年,岿然不动,花开花谢,周而复始。校园作息时间统一,是有规律的,凤凰花树习惯了一半热闹一半寂静的时间切换:上课时,就听听孩子们大声回答问题或者朗读课文的声音,下课了,看看孩子们从树下三三两两经过。六月,以自己满树的绯红浅红献礼青春——那些深深浅浅的情谊,那些交织着欢笑与泪水的青春之歌!
向日葵种在劳动基地,紧贴着学校围墙,有两三分地。从五月份起,向日葵们似乎和孩子们签了合约,陆陆续续张扬着小脸蛋,明媚,灿烂无比。向日葵品种不一,高矮有别,颜色也有差别,但这些,都不妨碍向日葵有张恨水笔下“碧杆圆盘,犹如金灯列仗”之味。有的一个茎干上缀上七八朵,有金玉满堂的热热闹闹;有的“只生一个好”,写着独生子女的傲娇之感。
六月初,学校要求各年级准备一两个节目,为即将高考的孩子们加油助威。两座楼走廊上围满师生,热情澎湃。五彩气球、彩花喷筒、粽子礼盒等物品,一波又一波点燃现场气氛。向日葵花更是成了当日亮点——孩子们执花送去一朵朵祝福。此刻,孩子们青春的脸庞、闪亮的眸子,让“一举夺魁”具象化。我带领15个七年级孩子献上一个快板表演。女孩们着白衣红裙、男孩们穿白衣黑裤,闪亮登场于草坪,全场掌声雷动。一分钟的表演,孩子们很争气地书写了几处亮点:几无登台表演的经验,却能主动请缨、快乐接受任务;几无丰盈课余时间,却用碎片化积累的120分钟排练;几无执快板经验,却能在短短时间内基本掌握……欣慰于孩子们的进步,更庆幸,能与这些孩子在生命旅途里共生长。
这一年,我们继续实践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理念,我们一起分享影评,一起读书交流,一起课本剧表演,一起诗文朗诵,一起种文字……犹记得我们同台模仿《唐诗<约客>素描》,我写“雨走走停停,风来来去去,你还不来。香续了又续,酒温了又温,你还不来。烛光摇摇晃晃,碎了一地,你,还不来。”孩子们不甘示弱,连连写下金句:“在万家灯火逐渐黯然、蝉鸣逐渐衰弱的夜晚,又是谁在守候着他的挚友”“蛙鸣不紧不慢,像是一口在敲的钟,有条不紊,无比清晰”“雨不缺,淅淅沥沥,漫天漫地,唯缺你,在这样寂寥的夜晚”……一串串诗句如葵花籽般,粒粒分明,闪闪发光。素质教育带来的幸福就是如此吧,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场灵魂与灵魂的相遇。
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展现他们的善良与上进。上学期半途接手了一个班级,一些孩子存在脏话对骂、打架斗殴等问题,令老师们头疼不已,我也不例外。有一阵子,我对这些问题孩子不认真学习的态度极为生气,总是忍不住在课堂上数落几句。
几年前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很有触动。在那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有个叫马修的老师,他的教育理念与校长哈森简单粗暴教育截然相反,但他创造了一个奇迹:用音乐,用合唱,给放牛班的孩子带去了春天。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今重温经典,对镜自照,自惭形秽。教育真的是一场修行,难度远超种田种树种花,只是我们缺失的是恒久的耐性,是宽容与理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爱,还有解决问题的思维、合力与执行力。
今晚,静心思考之后,我明白这些孩子都是向日葵,阳光明媚的自然令人心生欢喜,而那些被虫子咬过花瓣的,更需要被呵护,我们要当的就是如马修一般的园丁,以爱的宣言一辈子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