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莆田桂圆制作的黄金时节。在涵江区萩芦镇潭井村,有一对年过七旬的“夫妻档”坚守着古法烘焙桂圆的老手艺。
龙眼焙干被称为“桂圆”。8月29日,笔者走进郑宗荣夫妇的家庭作坊,只见柴火灶里的火焰正旺,夫妻俩正用心烘焙桂圆。
在桂圆制作过程中,郑宗荣夫妇秉持“慢工出细活”的理念,精选萩芦镇本地优质龙眼为原材料,严格遵循剪枝剪梗、洗净沥干、摇沙擦皮、柴火烘焙等多道工序,确保每一颗桂圆肉质紧实、甜而不腻。
“柴火烘焙出来的桂圆才有魂!要用温火慢烘一天一夜,同时每隔两小时给龙眼翻个面,保证受热均匀。”郑宗荣介绍,“烘焙环节至关重要,我和老婆子轮流守在灶边,生怕有一点疏忽而影响了口感。”得益于24小时不间断的温暖守护,郑宗荣夫妇烘焙的桂圆品质好、口感佳,深受大家喜爱。
而这门老手艺能顺利变为“致富产业”,离不开萩芦镇从“产业”到“生活”的全方位暖心帮扶。据了解,作为曾经的贫困户,郑宗荣夫妇因家庭变故,需独自承担起抚养2个孙子孙女的重任,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镇村干部主动靠前服务,定时上门探望慰问,并在二人身体不适时,陪同前往医院检查治疗,以贴心细致的关怀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在了解到郑宗荣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想法后,镇村干部迅速行动,积极对接政策,第一时间协助申请产业补助资金,并提供专业指导。自2021年以来,郑宗荣夫妇累计收到各级产业补助金额2.1万元。
正是这份“及时雨”,让夫妇俩的古法老手艺有了落地生根的沃土,也让家庭增收有了实实在在的保障。郑春荣夫妇笑着感慨:“多亏了政府的帮扶支持,现在靠着桂圆产业,钱袋子鼓了,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曾雅燕 林亦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