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凌瀚 通讯员 陈惠贞 林雪芳
北岸经开区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健全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守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入汛以来,我市连续遭受“杜苏芮”“苏拉”“海葵”三次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为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北岸经开区持续全面落实防御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为守护全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学防御 筑牢“安全网”
8月底,为了应对“苏拉”“海葵”双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北岸经开区各级各部门闻风而动,在北岸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部署下,依托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协调,高效开展抗台防汛工作。
“请海渔部门进一步核查渔排加固情况,确保安全……”在北岸经开区应急指挥中心,该区防汛办干部林雪芳通过北岸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向区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发出提醒。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东埔镇东吴岙口,对此前在“杜苏芮”台风期间受到损坏的渔排进行再次排查,并督促海上人员按时撤离。“通过指挥平台,实时紧盯各个环节,确保工作闭环落实,实现防汛防台风‘一张图’。”林雪芳说。
“后续要继续加强排查检查和动态巡查工作……”9月4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局北岸分局的工作人员对山亭镇东仙社区一处高陡边坡隐患点进行勘查,现场提出整改建议,并指导镇、村干部做好应急处置,加强监测及防护工作。海洋与渔业部门则加大巡查力度,检查渔船停靠情况及渔排人员撤离情况,严防在港避风渔船擅自冒险出海、渔排人员返流。住建部门深入建筑工地领域开展防御台风安全检查工作……
“此次台风期间,全区取消假期,组织干部下沉一线,深入排查隐患、转移群众、宣传防台风要点。”北岸应急管理局局长郭清兴告诉记者,该区由区领导挂钩3个乡镇,区直部门挂钩38个村居,确保筑牢防汛防台风“安全网”。
尤其是9月5日,在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之后,北岸经开区连夜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议,现场视频连线调度3个乡镇,对经开区防汛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
事实上,在7月底,台风“杜苏芮”给北岸带来较大影响后,北岸经开区就召开了防台风工作复盘会,全面系统总结防台工作,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为此次抗台防汛积累了经验。
抢险修复 民生“强保障”
“多亏了政府帮助我们加固了渔排,让我们安全经受住了此次台风。”昨日,在东埔镇东吴岙口的渔民正在准备购入鱼苗,进入下一阶段的养殖。而在7月底,台风“杜苏芮”刚刚导致当地一渔排受损。灾后,北岸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时间现场查勘,并向上申请补偿资金,用于修复加固渔排。
此外,台风“杜苏芮”还导致北岸供电线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多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电力人员分批赶赴线路故障现场,昼夜奋战开展电力抢修。
台风期间,一些路段出现树木倒伏,北岸交通运输局主动出击、连续作战,全力投入到交通恢复、路障清理等灾后重建工作中,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水利工程是防汛防台风的重要设施,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北岸农业农村局密切关注台风动态,适时降低水库的水位,腾出部分库容应对强降雨。同时持续强化对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安全监测,最大程度减少台风对其的影响。
深入基层 复工“加速度”
台风期间,各行各业按照防范要求,停工、停业、停课。台风过后,北岸迅速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全力抢修抢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位于妈祖健康城的福建协和医院妈祖院区项目,在台风“杜苏芮”影响减弱后,第一时间按下复工“加速键”,开启了全面复工建设。连日来,项目建设各班组已按照职责分工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室外工人们正在高处进行楼体外部幕墙施工,室内工人在忙碌进行装修作业,室内室外同步进行,项目现场又恢复往日一派繁忙的景象。
该项目生产经理蔡荔峰表示,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装饰工程完成70%,机电工程完成90%,项目正全力组织人力物力,加班加点,争取按时保质实现10月31日完工的既定目标。
而在东埔镇,当地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迅速行动,组建灾后重建应急队伍14支225人,建立党员先锋岗65个,发动各村(社区)党组织全力以赴开展灾后自救重建工作,勠力同心,众志成城重整家园,跑出灾后重建“加速度”。
为有效有序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坚守灾后重建第一线。“志愿红”“巾帼紫”“一抹橙”也不曾停下忙碌的脚步,奔赴一线,帮助群众清理受损房屋瓦砾、积水,清理路面卫生,劝导回流群众,主动照顾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做细做实做好灾后关爱活动,当好群众“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