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芷菱(八年级)
四周静悄悄,只有夏末的晚风吹拂树叶,发出沙沙声响,细细听着,还能听到些许的蝉鸣声,那是入秋前最后的歌谣。
但宁静仅仅片刻,不远处广场上的礼炮窜入空中,匿于漫漫黑夜,炮声响彻半边天。
“囡囡,戏要开始了,快去占位置,不然等一下找不到好位置啰。”奶奶絮絮叨叨,“一年也就几回戏,要是找不到好位置就可惜了。”
“好!”我应声回答,随即搬起椅子往不远处的戏台冲去,赶在其他人之前抢到好位置。
台上帷幕紧闭,两旁提词器上赫然写着“踏伞行”三个大字,台下人们议论纷纷,吵吵嚷嚷,等待着演员出场。
鼓声起头,锣鼓与唢呐声随即响起。开场便是战乱,男女主角与亲人失散偶然相遇,风雨中结伴同行。悠长圆润的莆仙乡音自他们口中唱出,通过音响传到台下每个人耳中。台下观众,静静聆听,环顾四周,无人不全神贯注望着台上,我亦然。
但,眼瞳中映着男女主角的身影,耳边环绕着动听唱腔,思绪却不知何时慢慢外放,顺着晚风,恍惚间又回到过去。
幼时,因父母是莆仙剧团演员,所以我常常跟随他们一起去各地演出。看了不下千百场莆仙戏后,好奇也已经消散,对戏提不起兴趣。以后父母再带我同去,我常常在台下寻个位子,安然入睡。
那夜却不一样,我与往常一样,在台下做自己的事,偶然一抬头,却被那出戏吸引住。这是一场书生与小姐桥上私会互诉衷肠的戏。那是我铭刻至今的惊鸿一幕。
彼时桥上只有书生一人,一袭蓝袍,领口缀着竹叶,身姿挺拔,一手执扇望着远处。随后小姐登场,身着绣花粉袍,拈一方帕巾,携一怀如水的柔情,袅袅婷婷,莲步微移,曼妙而来。书生见小姐到来,下桥走到小姐身旁,虚虚扶住小姐的手,眼中是化不开的深深爱意。小姐微微低头,做害羞状,用方巾遮在面前,嘴角含笑。两人一同上桥,衣袂浮动,如有一阵轻柔的风吹过,宽大的衣袖翻飞,相缠,似只只蝴蝶翩然起舞,嬉戏。
这便是让我铭刻至今的惊鸿一幕。
不过那时年幼,只觉得美,仅仅是表面的美。后来,我搭上那只名为“时光”的小舟,直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很美,却与那时不同。因为,我领会到了莆仙戏的韵味,是经历史沉淀而来的深厚韵味,是悠扬绵长的传承之美。
夏夜的晚风将我的思绪送回,悠长戏腔引我沉溺其间,我为莆仙戏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