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3:三湾潮
有福双至

  □张国太

  去双福。无论从哪个方向到双福村,总会抵达一泓唤做鉴湖的水面。但鉴湖容易被人忽略,因为人们往往最先被湖畔的荔枝树吸引。湖边有鉴湖书院,有村史馆,还有近千年的荔枝树。元明时,双福郭氏就在村中创建了“文昌书院”,到清乾隆时,书院迁此处,院前挖出这泓碧水,倒映树影和白墙红瓦。荔枝树和倒影最动人,在它们身躯深处,刻录更迭的年岁,收藏古时的月光和今人的目光。

  荔枝成熟季节,流水边、绿叶间,红色的果实满枝头。“山水间的家”,最可辨识的远山是壶公山,眼前的流水弯弯绕绕,与木兰溪或延寿溪相通。家在壶山兰水间。蔡襄《荔枝谱》记载了32个荔枝品种,“陈紫”为首,而双福有10棵700年以上的陈紫。双福村族谱记载,蔡襄嫁女魏塘郭近,特赠《荔枝谱》和陈紫荔枝树苗陪嫁。郭近后人迁双福,陈紫的馥香从此便在这里萦绕。七月间,我在村里河畔行走,远处群山逶迤绵延,它们是壶公山、凤凰山、天马山、九华山……近处,河对面稻浪滚滚,而周边绿树浓荫匝地,红红的果点缀其间。“沉七洲、浮莆田”,我立身之处,正是兴化平原,人们传说,“先有梧塘,后有白塘”,意思是大尖山麓已有梧塘时,白塘这一片尚在木兰溪下游的海滩里。遥想千年前,双福立村之初,山、河、田、舍,是否别有韵味?

  河流流进村庄深处。几年前,初次到双福,看屋舍沿河道次第排开,对岸是绿油油的田野。河流成为天然界线,这边炊烟起、荔枝红,那边蛙噪虫鸣,稻株拔节。当暮色从田野深处升起,夕阳的亮光透过西向的花窗登堂入室,古民居、老庙宇和旧书院一起,诉说悠远的过去。村里有书院,文脉定是悠长。在村里闲逛,时时可见“汾阳世第”匾额,一目了然:祖自唐名将郭子仪。唐宋以来,莆阳史料中最耀眼的是人们大兴水利,从木兰陂、镇海堤,到熙宁桥和宁海桥,再到南北洋平原,先民战天斗地,填海作田,留多少事迹给后人咏与叹。相传唐初邑人吴兴斩蛟,宝刀顺水流落之地,称为“吴刀”,而成吴江。双福毗邻吴江,一水相连。传说中,吴兴带领百姓修陂筑堰,却被延寿溪里的恶蛟屡屡破坏,吴兴愤而跃水,刀斩蛟龙于“吴公潭”,蛟血染红“赤溪”,蛟头飘到“漏头”。当北宋末年郭氏开基始祖郭彦成带家人落脚于此,相距吴兴已经400多年过去,想必此时早已是水波不兴而沃野平畴千顷了。

  沃野平畴蕴生机,流水古荔满风情。我多次探访双福村,有时陪客,有时路过,更多的是身入其中,从最初的回族文化长廊、河滨休闲广场和滨水步道,到后来的瓜果采摘园,再到如今的荔枝运动乐园、水上游船、音乐广场、休闲茶座、流水宴席,以及“同心”拱桥和欢喜稻田里的金黄油菜花,无不吸引人们慕名而来,尽兴而归,人与村互说祝福。你得承认,无论周边怎么改变,鉴湖的水一如往昔,看湖畔古荔对水梳妆,看蓝天之下云雀来栖,看游人聚散,她沉稳娴静与村庄作伴。她收藏了一条条消息,700年陈紫古荔枝极品拍出甜蜜高价、撒贝宁来双福村摘荔枝、双福成立公司开启2.0版整村运营、双福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想起一个夏日午后,我骑车从涵港大道边的圆形穹拱门进入双福村,绕过宫庙和戏台,骑上水畔新修的步道,沿水缓行,荔枝树在头顶上葳蕤,步道上落满熟透了的荔枝果,果皮炸裂,果肉袒露,有人家踩上高梯采摘,树底下的箩筐里,绿叶衬着紫红果。恍然间,已是两三年前的事了。荔枝依旧,而双福村已经日新月异。300年前的郭钟岳,是否也在这片荔枝林下,手捧书卷,勤诵不辍?有这么多棵长寿的荔枝树,一定收藏了郭钟岳的过去。据说,郭钟岳92岁考上秀才,两度参加乾隆举办的千叟宴,乾隆与纪晓岚还联手给郭钟岳拟了一副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上下联,都指向141岁。虽然这并不得当真,但在双福村,一直有“百岁翁”郭钟岳的传奇。莫非,他身上藏着“双福”的寓意?身体康健,老来高中而心愿得偿,此便是有福双至了?

  踏步入村,对景心欢。身健是福,心安是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妈祖 快评
   第A4版:国内国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荔城观察 生态
   第B3版:三湾潮
   第B4版:金融周刊
记忆深处抹不去的乡愁
有福双至
怀念父亲诗二首
枇杷与手
老屋(外二首)
又逢清明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三湾潮B3有福双至 2025-04-01 2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