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林英)4月上旬,我市组织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80项任务均按序时推进。
自“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调度机制,聚焦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生活领域、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短板弱项,从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产业源头减量、强化固废分类收集、提升末端处置利用等方面抓好工作落实,初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在工业领域,我市已建成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8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4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根据我市“无废啤酒业”建设指南,率先采用酿酒行业废弃物减量及循环利用无废模式打造出首家“无废啤酒”工厂,入选国家级“无废企业”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
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我市开展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双随机检查,全市共检查30家主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情况,抽查10家农膜使用主体,督促主体及时回收废旧农膜。坚持自行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我市保持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高压严管,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开展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督导排查工作,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为强化配套体系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管理,我市持续在全市城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结合城运平台的建设,搭建环卫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对生活垃圾处置的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收运监管功能。去年以来,通过信息化平台累计发现生活垃圾相关问题20828件,已全部处置完毕。同时,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有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14座,总库容51.15万吨,能够满足本市需求。
我市还创新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强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我市与市环境集团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成功引进浙江山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共同构建莆田市再生资源全品类回收体系。针对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修造(拆)船、涉煤焦油等行业企业,我市开展危险废物专项规范化评估。去年,累计排查涉危废企业72家次。制定莆田市危险废物收集改革试点布局方案,确定6家企业具有危险废物收集试点资格,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行为。
今年是“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收官之年,我市各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探索适合莆田的“无废城市”建设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