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3:三湾潮
客山联话

  书法   黄叶 撰

  □黄叶

  几年前游客山时,一时兴起,吟就冠顶联一副:“客带慈云去,山呼浩气还”,内容囊括了客山的现在和过去,即眼前的妈祖公园、山巅耸立巨型妈祖雕像以及正在兴建中的奉祀妈祖的“圣后宫”;而客山过去是曾经的古战场,留下了仙游坊间广为流传的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部与入侵我东南沿海的倭寇大战九个回合的故事——故客山又称“九战尾”。当然这也是笔者有意在为被“妈祖公园”覆盖的史迹刻下一道印记。联句旨在唤起在公园中消遣优游的诸君,应时刻不忘历史,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和爱国爱乡热情,以此来赋予客山这一古战场的特殊意义!

  顺便谈一谈本联“炼”字的细节,以求教于方家。可以这么认为,“带”“呼”“还”是该联的“眼”。在选择这几个字上,我是颇费一番心思去推敲的。首先说“带”字,本来也有过用“採”或“戴”的打算,后经再三权衡,得出的结论是:“採”字固然浪漫而富诗意,但从更高层次去考量,“採”从字义上解,毕竟其行为留有刻意和索求的痕迹,其功利目的也随即显现出来,这与我们常说的“人存一点善,天与十分春”表现出随缘自在的无意、无求境界仍有差距。用“戴”字也颇见韵味和风雅,但或多或少会让人觉得压抑、累赘,又略显矫情,不如“带”字来得实在、轻松、自由、随便。而下联的“呼”之以“还”表露出的急切焦虑意态与亟待渴望情绪,正是针对当今社会某些现象发出精神回归的呼唤!最后的一个字,为什么用“还”而不用“回”,两个字张力的大小,读者当有自己的感应和领会。

  该联及其创意收入了我在《仙游今报》开辟的《不愠斋联话》专栏中。孰料此文引起了负责建造“圣后宫”人员的注意,就在该宫主体落成后,竟找上门来,意欲将此联镌刻悬挂在大门两侧。考虑到本联内容不是专为妈祖信仰而作,为使内容更加贴切,当即表示另撰一副应命,这就是本文介绍的客山圣后宫大门联:“山有仁风元好客,心持正念始通神”。

  该联虽然不以宫名或地名冠顶,但明眼人一下便可觉察到首句仍嵌有“客山”两字,且把“山”与“客”列为因果关系而加以阐发——借用孔子《论语·雍也》中的“仁者乐山”句,既赞美了仙游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将原来荆棘丛生、坟茔遍布的荒山野岭开辟为供民众健身、休闲、游乐场所兼具弘扬妈祖文化功能所实施的“仁政”之一。另一含义是,笔者感同身受于游人香客们登临至此,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这一“无尽藏”的“造物者”所赐予清新空气和舒适环境。“元”字古诗中通“原”,如“山路元无雨”(王维《山中》)“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示儿》)等等。下联更为紧扣主题,甚至可视之为贴在大门外的一则告示:欲进入圣殿朝觐妈祖,务须先正其念,诚其心,方能得到获得感应与庇佑——提到这种冥冥之中的存在,也许正对应了被现代科技逐渐证实的量子纠缠发生的一些灵异现象?也使我想起了一副名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祈求平安、幸福,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向内心寻求!信仰妈祖,就必须切实地践行和发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际
   第A4版:国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荔城观察 生态
   第B3版:三湾潮
   第B4版:妈祖 快评
相遇
客山联话
戏班来到我们村
春风花草香
怀念(外一首)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三湾潮B3客山联话 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