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李玲 文/图
绿水青山画卷美,乡村振兴踏歌来。华亭镇深入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发掘优势资源、深化联建共赢,不断在基层治理、农旅融合、资源共享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成效。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对更美的环境、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华亭镇始终坚持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建设高水平美丽乡村,以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为抓手,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美农民富,文化新幸福强,交出一份乡村振兴的满意答卷。
红色领航 基层治理“添活力”
近期,在开展华五线生态示范路整治提升工程中,华亭镇埔柳村村民对是否给沿线村民重新铺设安装电信线路以及污水管道见解不一,该村民主协商议事委员会及时召开协商议事会,经3轮反复协商,终于达成共识,确保了工程有序推进。
近年来,埔柳村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推进村民民主协商议事工作,畅通议题收集渠道,规范议事规程,推动“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与议事协商机制有机融合,提高了村民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解决了一系列乡村振兴发展难题。去年12月,民政部公布“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名单,埔柳村榜上有名,为全市唯一。
华亭镇西沙村通过党组织领路、村与企互助、信息化管理等方式,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通过村务联席参议制度共话治理堵点,逐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村企为支撑、先锋党员为基础的堡垒体系。在西沙小区内打造1.3万平方米、283套员工宿舍,为30家企业“筑巢引凤”,各企业也为100余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夯基固本中深耕细作、争创标杆。”华亭镇党委书记苏顺琪介绍,全镇共有10余支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的老协会,由村书记带头、老协会发力、村干部配合的“老少配”基层调解队伍正逐步推广充实,成效显著。
2022年以来,全镇共建立网格党支部63个、网格党小组136个、单元党小组174个,党的组织在基层实现全覆盖;建立完善全镇社会基层治理大数据云平台,加快推动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流动党员等分类“入格”,实现党建和综治、信访、村建、应急管理等数据穿透、信息关联。
育强党建引领“领头雁”,培优乡村振兴“主心骨”。该镇聚焦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高,探索完善“导师帮带制”,今年以来,通过联系指导、跟班学习等制度帮助18位新任书记补短强弱。为全镇3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织8场集中轮训和知识测试、拉练观摩、座谈交流各1场。同时结合走村入户摸实情、恳谈项目促振兴、联系服务解民忧等活动,进一步激发村级党组织书记责任担当意识。
多点开花 走出致富“新路子”
盛夏,正是火龙果成熟的季节。在华亭镇后枫村黄头厝向阳采摘园里,一枚枚硕大的火龙果挂在蔓条上,吸引了不少游客采摘。采摘园业主方俊武介绍,今年果园100亩火龙果丰收,其中去年最新引进嫁接的台湾品种“黑金刚3号”很受欢迎。
7月底,在华亭镇后塘村占地300亩的桂圆产业园核心区,果树上已结满了圆滚滚的龙眼。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剑航表示,后塘村党委与天桂公司联创共建,重组打包现有资源,谋划建设“两园两基地三道路”等项目。其中,果优基地流转土地120亩,采摘园项目流转土地180亩,种有枇杷、龙眼、橘子和台湾青花梨,橘子树可于今年国庆期间挂果成熟。依托村里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画点、连线、成片”,打造形成滨溪环山生态旅游新路线,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道路。
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华亭镇五云村以支部联建为契机,在“党建+”邻里中心一楼设置农副产品展厅,推广销售时令鲜果、手工线面、蜂蜜、水果罐头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对接引进邮政快递,在邻里中心设立代办点,让农产品能够及时、便捷寄送至各地。
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埔柳村还探索“资源联享+抱团发展”模式,由村党委牵头流转村集体土地流转700多亩,同时引导60多位村民参与到进驻企业的生产中,实现村里提供土地、人力等资源,企业反哺就业岗位、资金技术等,实现村、企共同发展。
擦亮“花果华亭”名片,华亭镇着眼于典型带动,夯实产业基础,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按照“区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华亭镇紧扣布局实际搭建党建联盟体系,设立以木兰大道沿岸桂圆产业园区为纽带、以埔柳村等6个村居为联建村的联合党委,在埔柳、后塘、郊溪等地累计流转土地千亩,发展优质化耕作,与农科院、天桂公司等合作,促进三产融合。同时,推进莆田中旅公司等企业与农户联股联业,开展“火龙果采摘节”等大型乡村旅游活动,努力让农业生产与休闲、文化、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深度融合。
党旗引领风帆劲,逐梦沃野织锦绣。眼下,该镇油潭村龙眼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动工建设,五云晚熟龙眼实训基地完成竣工验收,努力打造一二产融合样板;后塘村立足资源禀赋,培育良种,引进经营主体,顺坡而建梯田式果园发展采摘经济;推广园头村“利农”模式,持续扶持壮大利农现代农业综合园、绿丰花卉苗圃以及城厢花卉世界等农业龙头产业项目,并立足丰厚文化资源禀赋,延伸文化产业链条“臂膀”,建设闻香寺旅游路桥梁和路灯工程,为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能力保驾护航。该镇2022年新认定省级、区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2家,走出一条条脱胎换骨的“蝶变”之路。
立足民生 开启群众“幸福门”
推窗见绿景,万物共秀生。夏季,长岭溪蜿蜒流淌,水上白鹭飞舞翩跹,两岸绿草茵茵,各种颜色的鲜花拱门营造出浪漫的氛围。每天傍晚,长岭溪幸福河湖主题公园沿岸景观廊道,村民们或休息、或散步。
亲水、近水、悦水成为华亭群众最心旷神怡的生活场景,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大大提升。以打造“一山一水一名镇”名片为目标,2022年,华亭镇累计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相继完成兴沙溪、长岭溪、宝园溪等生态水系治理,完成3座自动监测站建设;强化河湖长制责任,清理河道垃圾及河岸建筑垃圾40多吨、临河种植30余亩;建成投用河湖长制标准化办公室,启动全流域航拍技术,依托“莆田市智慧河长综合管理平台”和“农村污水智慧平台”,实现“治水”到“智水”的转变。
绿水青城、碧空蓝天、生态家园、诗意生活。华亭镇以党组织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积极创建“五个美丽”提升生活品质,高质量完成创建美丽乡村庭院50户、美丽乡村小公园3个、美丽田园1处、美丽乡村微景观32处、美丽乡村旅游1处。
组织有活力,群众得实惠。后塘村硬化村主干道、修建口袋公园、全面安装高清监控设备,建设“后塘村幸福院长者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云峰村乌祠里基点连接洋坑基点村道、濑华云峰段、云峰小学附近等路段完成硬化,为联建村周边物流通车、村民出行、孩童上学提供便利……
一个个景区化的村庄正成为孕育美丽经济的摇篮,四季飘香的瓜果,守望着这方生态宜居的热土,华亭镇党委以党建引领凝聚振兴合力,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