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1:民生
我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
~~~——东峤镇峤江社区20公顷旱地变良田
~~~
~~~
~~~
~~~灵川镇盐碱地成功试种巨型稻
我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近年来,我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惠农政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坚持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我市加大农业补贴的覆盖范围,增强补贴的精准性和目标性,提高对粮食、粮种以及农业机械的补贴,加大金融服务农业生产力度,降低“三农”信贷担保门槛。加大粮食种植保险补助,扩大粮食作物种植保险范围。目前,粮食种植政策性保险已增加到三项,水稻种植保险、马铃薯种植保险、玉米种植保险亩保费分别为15元、50元、20元,各级财政给予80%的保费补助,农户只承担保费的20%。

  坚持藏粮于地,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的提升和相关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防止耕地“非粮化”尤为重要。我市稳步推进低效果茶园、绿化苗地等退出种粮,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农业、田间道路和农业科技等综合配套,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田平整、机下田”的高产稳产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农业生产设施用地相关规定,合理审批设施用地,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所需的设施农用地问题。

  坚持藏粮于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进步。我市育良种,选良方,加快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五新”技术,带动实现了粮食种植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粮食生产经营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提升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推进耕地有序流转,实行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管理模式,耕种防收一体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因地制宜推广全产业链经营,引导企业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

  坚持藏粮于民,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我市加快高素质农民培育,破解“谁来种地”的现实困境,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为主体,参与土地流转,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范耕地流转行为,禁止工商资本在耕地利用中的非粮化行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国内国际
   第B1版:民生
   第B2版:秀屿观察 追新族
   第B3版:北岸观察 快乐写作
   第B4版:体育 生态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公益劳动助力回归社会
修渠蓄水润民心
路遇车祸伸援手
精准帮扶点亮新生活
便民利企促发展
禾下乘凉 静待丰收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民生B1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2023-09-15 2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