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2:荔城观察 生态
~~~——荔城区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宣讲新模式
~~~
~~~
~~~
涵江区一以贯之推行河湖长制,依托资源禀赋,做活水文章,盘活生态资本——~~~
~~~
~~~
~~~
~~~
~~~
涵江区一以贯之推行河湖长制,依托资源禀赋,做活水文章,盘活生态资本——
让“幸福水”淌进百姓心田
  涵江区白塘湖公园,借河长制推进生态治理,水质清优,尽显水生态改善之成效。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涵江区白塘湖成了热闹的“生态秀场”,161艘龙舟在澄澈湖面劈波竞渡,让人们直观感受到涵江生态治理的丰硕成果。其背后是该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涵江自古依水而兴,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条母亲河穿境而过,65.8公里干流串联起河网沟渠,滋养着551.12平方公里流域内的城乡大地。近年来,涵江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同步配套“河道警长”“民间河长”,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护岸建设等组合拳,全区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这抹亮眼的“生态绿”,不仅为“水经济”发展筑牢根基,也为各乡镇探索“靠水富民”新路径提供了支撑。

  水脉清,则业态兴。在白塘镇,以白塘湖为核心的“水文旅”集群持续扩容:“水上巴士”载着游客穿梭,直达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的明清古厝群,游客坐在船上可欣赏“湖光映古建”的景致,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开起茶室、咖啡屋,日子跟着“水经济”一起红火。紧邻的陈桥村,蜿蜒河道倒映着红砖古厝与葱郁荔林,水木乡野皮划艇俱乐部的教练正指导游客划动船桨,不到10分钟初学者便能驾艇穿梭碧波。“看中的就是这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生态基底。”该俱乐部副总经理林晨介绍,依托优良水质与独特水乡风光,他们规划的航线已辐射洋尾、东阳、吴江、七步等周边多个古村落,让游客解锁“水上视角”的涵江田园风光。不仅如此,村里还将亲水体验和木作研学等结合,进一步拉长“水文旅”链条。

  生态优势持续催生特色产业活力,让“靠水吃水”有了全新内涵。在萩芦镇,得益于幸福河湖建设带来的优质灌溉水源,当地培育的“萩月白”枇杷果大肉厚、汁甜味美,常年供不应求;而萩芦溪畔的生态漂流项目,更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清澈溪水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能吸引游客来,更能留住游客,延长消费链条。”深固村干部陈丽杭介绍,借着持续达标的优质水源,村里从只有单一的漂流项目,升级为集“激情漂流、星空露营、生态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景区,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村民则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卖土特产、当讲解员、开农家乐,山水资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活水”。

  在江口镇东北部,蒜溪片区正以水为纽带,编织农文旅融合的新图景。沿着蒜溪漫步,宋代鼓峰涌源寺的钟声、福莆古驿道的青石板、朱熹草堂的文化印记,与南洋风格的文德楼、姚万丰大厝相映成趣;闲置侨房被改造成华侨纪念馆、特色民宿与乡野餐厅,让游客既能赏“十里蒜溪景”,也能品“百年南洋风”、忆“千载驿道情”。在木兰溪入海口,三江口镇“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成效显著,红树林面积从原先的零散分布增至31.57公顷,海岸侵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频频现身。当地顺势而为,打造以观鸟科普为核心的生态教育基地,引导渔民从“靠海捕鱼”转向“护海增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涵江,河湖间不仅流淌着清澈活水,更涌动着文旅兴旺、民生幸福的蓬勃气息。从治水护绿守住生态底色,到产业富民释放生态红利,涵江区正以水为脉,让一泓“幸福水”持续淌进百姓心田,不断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活水”。

  黄震 林亦霞 朱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国内国际 妈祖
   第B1版:民生
   第B2版:荔城观察 生态
   第B3版:三湾潮
   第B4版:金融周刊
书院焕新生 理论进万家
举办拔河比赛
树立文明新风
促文旅体融合
让“幸福水”淌进百姓心田
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开展净滩环保公益活动
提升红火蚁防控能力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荔城观察 生态B2让“幸福水”淌进百姓心田 2025-10-14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