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B3:天平 晚晴
激活银发力量 注入发展动能
秀屿区实施“银龄有为工程”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本报讯 笔者昨日从秀屿区获悉,该区创新推行“银龄有为工程”,通过文化传承、非遗升级、乡风治理三大路径,深度激活银发人才资源,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文化传承方面,秀屿区建立全区银发人才联系点,依托靖恭妈祖文化交流中心组建银发人才宣讲团,通过文化讲座、经典诵读等形式激活乡土文化基因。今年以来,已开展道德讲堂超百场,覆盖群众万余人次。同时,引导银发人才回乡建立乡村公益“坐忘图书馆”,藏书超2万册,为乡村儿童提供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围绕重要节庆日举办文化分享会、经典诵读等活动,已组织2000余名农村师生参与。

  在传承非遗方面,全区设立7个非遗传习所,常态化开设非遗课堂。挖掘30名银发人才组成非遗银龄导师团,培育百余名青年技术传承骨干。银发人才牵头创办7家草竹编工艺品企业,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年创造产值近亿元,带动500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积极传承创新油纸灯笼、莆田糕等非遗技艺,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全区建立23个老党员工作室,推动各村修订村规民约。创作《聘金风波》《邻里调解员》等移风易俗主题文艺作品,结合“四季村晚”开展巡演。15名老党员通过“乡村议事厅”成功调解邻里矛盾30余起。28支老年文艺队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超千人。

  秀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银龄有为工程”充分发挥了银发人才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蔡凤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看点
   第B1版:产经
   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第B3版:天平 晚晴
   第B4版:卫生
多元共治解纷争 法润民心现“枫”采
为强军事业注入法治动能
送法进军营 共筑强军梦
图片新闻
打通法拍房服务“最后一公里”
示范文本进村居
严抓学习教育 筑牢廉洁防线
激活银发力量 注入发展动能
银青携手强引擎
三伏天防暑有讲究
茶话游戏暖银龄
走访慰问优抚对象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天平 晚晴B3激活银发力量 注入发展动能 2025-08-06 2 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